贾平凹

活动预告 | 贾平凹×肖云儒×王朝阳×彭与:致敬一条倔强的河流——长篇小说《横河》分享会

近期,陕西作家彭与首部长篇小说《横河》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自1970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澈巨变,引起世界瞩目。彭与是这半个世纪的全程参与者、深度观察者、静心思考者,《横河》是他探寻背后隐秘的虚构力作。据

长篇小说 贾平凹 王朝阳 横河 肖云儒 2025-08-15 08:31  3

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少言闭嘴,日子才越过越美

老话说得好,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细细品味,这话里藏着人生的智慧。你看那山间的小溪,水流浅浅,却哗哗作响,吵闹不休;而那些深不见底的湖海,水面平静如镜,无声无息,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人也是如此,越是浅薄的人,越喜欢张扬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那点本事;而真正有内

说话 湖海 修养 贾平凹 少言 2025-08-12 20:06  4

五年不会再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看后让人有点憋屈

《一句顶一万句》昨晚熬夜到12点16看完,看后很憋屈,有点恨刘震云,他太聪明了,故事他是讲爽了,但是把人的胃口吊的足足的,千头万绪,都还没有具体的走向和解决的办法,算是第一次看他的书,有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憋屈,就像故事里那一大群憋屈的群像一样,故事看到最后,

莫言 博科 刘震云 贾平凹 牛爱国 2025-08-08 11:07  3

跟着主播读好书第一百三十八期:《秦腔》

《秦腔》以贾平凹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小说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

主播 读好书 秦腔 贾平凹 台角 2025-06-13 15:52  11

贾平凹《鹤梦不离云》

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我总觉得,云是地的呼吸所形成的,人是从地缝里冒出的气。商洛在秦之头、楚之尾,秦岭上空的鸟是丹江里的鱼穿上了羽毛,丹江里的鱼是秦岭上空的脱了羽毛的鸟,它们是天地间最自在

秦岭 商洛 贾平凹 集体无意识 老生 2025-05-30 12:10  9

贾平凹长篇小说《秦岭记》连载(58)我靠在了紫薇树上,树叶都是羽状,在哗哗地响,这树是想飞的

本报连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岭记》,本书是贾平凹第一部以“秦岭”命名的作品,也是他的第十九部长篇小说。这一次,作者重返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在这里挖掘出《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传统古书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将秦岭里的物事、人事、史事娓娓道来,为读者奉献

连载 秦岭 长篇小说 贾平凹 羽状 2025-05-28 20:41  10

全国助残日 | 贾平凹:读王庭德的诗集《心灵的灯盏》

认识王庭德快十年了,那是2010年底省作协表彰全省优秀残疾人作家,我给29位作家逐座发证书、奖牌和奖金,发到比桌子稍高的小王时,他竟然轻声说了一句:贾老师,我是您的忠实读者。话未说完,他仰视着的头颅猛然低下,一双蚕茧似的小手捂着羞涩且泛红的脸庞,由此可以判断他

侏儒 全国助残日 贾平凹 灯盏 王庭 2025-05-22 18:07  8

贾平凹长篇小说《秦岭记》连载(57)我百无聊赖地在看着这儿的一切,这儿的一切会不会也在看着我呢?

本报连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岭记》,本书是贾平凹第一部以“秦岭”命名的作品,也是他的第十九部长篇小说。这一次,作者重返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在这里挖掘出《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传统古书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将秦岭里的物事、人事、史事娓娓道来,为读者奉献

连载 秦岭 长篇小说 贾平凹 贾平凹长篇小说 2025-05-26 18:39  9

家庭幸福的人,往往懂得经营技巧,遵循这三个原则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最后一座港湾。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用这句话道出了家庭对人的滋养与救赎。我们总以为“幸福的家庭是天生的”,却忘了“好日子是修来的”;我们总以为“爱能解决一切”,却不知“爱需要智慧”。若你曾因一句争吵让父母寒心,因一次冷战让伴侣疏离,便会

家庭 梁晓声 汪曾祺 贾平凹 迟子建 2025-05-26 17:03  8

金新:贾平凹是否会起诉唐小林?

在文学评论界唐小林竟然敢“太岁头上动土”,指名道姓连续批评贾平凹文学作品。就天津的《文学自由谈》而言,唐小林在2018 年第 4 期上刊登《贾平凹为何越写越差》的长篇檄文,文章列举了《秦腔》《古炉》《鸡窝洼人家》《病相报告》《山本》《怀念狼》《带灯》等书中的一

莫言 起诉 金新 贾平凹 唐小林 2025-05-24 15:17  10

农民是土地上的盐,再苦再累也能把日子腌出滋味

今天分享的是秦腔。贾平凹的《秦腔》是一曲为消逝的乡土中国谱写的挽歌。书中那句农民是土地上的盐,再苦再累也能把日子腌出滋味。像一声裂帛的苦音唱腔刺破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阵痛。当白雪在戏台上吼破嗓子,夏天智守着族谱饿死在粮仓时,这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告诉你真正的绝唱不

滋味 农民 秦腔 贾平凹 茅盾文学奖 2025-05-23 21:05  7